
日前,珍宝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下发的2018年年报事后审核问询函,要求公司就主营业务经营情况、销售费用大幅提升等情况进行进一步披露。
根据问询函,珍宝岛2018年销售费用为8.76亿元,同比增加34%,占营业收入31.5%,其中广告宣传费3.51亿,同比增加22.29%;会务费4.01亿,同比增加67.78%。公司解释销售费用提升主要原因为受行业政策影响及模式转型影响,企业加强推广职能。
上交所在公告中要求珍宝岛分别列示医药工业、商业及中药材销售涉及的销售费用,及其占各版块营业收入的比例;广告宣传费等的具体内容、金额,具体科目确认的依据等问题。

其中还特别列出销售费用大幅提升一项,要求企业就广告宣传费、会务费的具体内容、金额等六项内容作出补充披露。
近年来,随着医改进入攻坚阶段,特别是在“两票制”等政策的倒逼之下,药企销售费用畸高问题也开始凸显。业界普遍认为,在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背后,药品中间费用过高、带金销售等积弊,正是药价居高不下,造成看病贵问题的症结所在。
目前正在推进的带量采购等新政,以及持续升级的反腐风暴,其目的都是要消除带金销售,打击医药腐败,这也是新一轮医改的目标之一。而在资本市场,随着医药白马频频暴雷,药企高销售费用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引起重视。
可以看到,在珍宝岛药业之前,步长制药、康美药业、贵州益佰制药等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收到上交所问询函,销售费用过高,也都是主要需要说明的部分。
在珍宝岛2018年8.76亿元销售费用中,一年举办会议、宣传活动就花费了7.5亿元,主要会议、宣传活动高达3400余场,平均每天10场。具体来看,专业产品推广会专业学术会议820余场,专业产品推广740余场,市场调研会议1000余场,市场调研活动840余场。

另外,珍宝岛报告期内销售费用支付五大客户的资历、成立时间存疑。其中,第三大客户上海唐幕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不足两个月,就能拿到618万元的大单,而另有三家成立时间均未超过1年。
为何珍宝岛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这些成立不足一年的公司?
服务商存疑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公司营业收入变化不大,主要产品销量大幅下滑情况下,销售费用大幅提升的合理性。6月13日,珍宝岛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表示,随着两票制的推行,公司进行营销模式转变,从产品销售、学术推广、市场准入、销售任务分配、协议签订、回款及市场反馈信息等方面由公司自行开展,故销售费用有所增加。
该公司会计师发表意见显示,公司各版块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销售费用支付的前五名等公司回复的数据与我们审计所获得的信息一致;公司销售费用相关内控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销售费用发生和完整性认定具有适当证据,列报恰当,未发现支付对象为关联方的情况,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虽然会计师否认了销售费用支付的前5名公司为珍宝岛的关联方,但是从前5大服务商工商登记信息来看并没有那么简单。

销售费用支付的前5大服务商分别为上海兑询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称 上海兑询)、丰城市仓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丰城市仓勇咨询)、上海唐幕实业有限公司(下称 上海唐幕)、哈尔滨崇旭商贸有限公司(下称 崇旭商贸)、贵州盛超祥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称贵州盛超祥)。
上述5家公司分别针对注射用血塞通安全性、处方药,心脑血管药相关产品、小儿热速清糖浆,注射用骨肽等产品、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产品推广与学术会议。
从企查查显示的工商登记信息来看,上海唐幕成立于2018年11月23日,注册资金105万元。所属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经营范围包括机电设备、钢材、建筑材料、办公用品、计算机及配件、石材。这就意味着,该公司在成立后短短的几十天内,就拿到了珍宝岛618万元的大单,还能够为珍宝岛在学术推广方面。据了解,上海唐幕开展了小儿热速清糖浆学术的推广咨询,对产品知识进行了普及。
再以崇旭商贸为例。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9日,注册资金1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建材、五金、灯具、家具、家用电器、办公用品、塑料制品、商务咨询、企业形象策划等。从珍宝岛年报期末计算,这家公司成立还不足半年,且与医药行业没有半毛钱关系,却成了珍宝岛的“未来导师”。
根据珍宝岛关于崇旭商贸的介绍显示,崇旭商贸主要结合中国医药(13.670, 0.10,0.74%)行业生物制药方面,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哈尔滨崇旭商贸有限公司通过召开中国医养结合行业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讨、2018 年医药行业生物制药发展趋势研讨会、心脑血管营销论坛大会、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研讨会议,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形式作出了指导性建议。
除了上述两家企业外,成立时间最久的仓勇咨询也不过1年5个月,其他均未超过1年。清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时间财经表示,很显然,大量与医药行业无关的服务商参与珍宝岛的产品推广,存在财务洗澡嫌疑。实际销售费用也许并非如此,珍宝岛财报中经过巧妙转换就成为了会议费、咨询费、调研费等合理的费用,整个医药行业消费费用偏高就是这个原因。
曾屡上黑榜
珍宝岛在上市之初,其生产的药品在质量上屡现问题,“劣药”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珍宝岛药业有22个批次的产品登上各地方药监局质量黑榜。
2006年、2007年、2009年,珍宝岛药业生产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塞通注射液在湖北、广东两省被查出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可见异物、溶液的颜色”。
另一款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产品舒血宁注射液也曾于2008年在广东被查出“热原项目”不合格。
以下为珍宝岛药业近年来被查出的不合格产品情况:

有黑龙江当地媒体报道称,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等品种为珍宝岛药业单品年销售收入过亿的主导产品。2011年,珍宝岛药业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7%、36%。
除上述两款产品之外,据中国网报道,珍宝岛药业生产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以及用于治疗气虚卫弱的黄芪注射液三款产品均在此前几年被查出存在不合格产品。其中,双黄连注射液的不合格项目为“无菌、可见异物”,穿琥宁注射液的不合格项目为“可见异物、溶液的颜色、含量测定”,黄芪注射液的则为“可见异物”项目不合格。
行业销售黑幕
事实上,销售费用高企是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2018年,A股所有298家上市药企(剔除已退市的*ST长生(1.510, 0.00, 0.00%)(维权))的销售费用合计达到了2434.1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4.24%。其中有64家药企销售费用超过10亿元,35家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更是超过了50%。
这些销售费用都花在哪儿了?
事实上,除了上述企业珍宝岛外,综合医药行业披露年报信息,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占了销售费用的绝大部分
有分析认为,回扣作为医药行业的潜规则,药企不会老老实实地在财报中直接说哪部分钱是给医生的回扣,哪部分是医药代表的提成,否则财政部也不用查会计信息质量了,实际的六大费用医药公司的财报中经过巧妙转换,就变成了合理的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
近期,财政部联合国家医疗保障局对77家药企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此次抽查对医药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延伸检查关联企业和销售、代理、广告、咨询等相关机构,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医疗机构。
此次财政部联手医保局查账,能否扯下药企销售费用畸高的“最后遮羞布”?让我们拭目以待!
除此之外,珍宝岛在这些方面也遭到质疑:
1、2018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差异较大。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高于其他三季度为8.03亿元,但净利润为8972万元均低于其他季度;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09亿元,明显低于其他三季度,但净利润为1.57 亿元,明显高于其他三季度。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出现背离。
2、公司期末短期借款19.7亿元,长期借款1.8亿元。2018 年一至三季度末账面货币资金分别为17.02亿元、17.14亿元、17.05亿元。公司全年未进行委托理财。报告期利息费用约为7297万元,大幅高于存款利息收入1781万元。
3、公司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为5.14亿元,同比增加86.36%。